影响葡萄酒浸渍的因素

葡萄酒酿造工艺中倒灌的作用及时间?

葡萄酒酿造工艺中倒灌的作用及时间?

发酵过程中的倒罐作用及时间:有利于葡萄汁的发酵彻底,加强色素的提取。
在这个过程中,对发酵温度进行监控,控制发酵温度在25-30℃,每隔4-6h测定比重,连同温度记入葡萄酒原酒发酵记录表。
(28-30℃有利于酿造丹宁含量高,需较长陈酿时间的葡萄酒,而25-27℃则适宜于酿造果香味浓,丹宁含量相对较低的新鲜葡萄酒)发酵开始的标志:形成”帽”,发酵基质温度上升。
如果原料的质量不好,要达到一定的酒度,发酵进入旺盛后,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糖。进行倒灌及喷淋。
倒灌的次数决定于很多因素,如葡萄酒的种类、原料质量以及浸渍时间等,一般每天倒灌1-2次,每次约1/3。这一过程一般持续约1周左右的时间。

葡萄酒是怎么提炼而成的?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葡萄酒用提炼一词似乎不太妥当,用酿造更贴切一些。
关于葡萄酒的酿造,最简单的介绍方法是以红白两种不同颜色来分别说明。
干白葡萄酒:采摘,分选,除梗破碎,低温浸渍,去皮发酵,澄清,转罐,后处理,装瓶。
干红葡萄酒:采摘,分选,除梗破碎,带皮发酵,喷淋,转灌除皮渣,澄清,后处理,装瓶。
其中关键在于带皮还是去皮发酵,红葡萄酒带皮发酵的原因是红葡萄酒的颜色来源于果皮中的色素物质。
分选是往往忽略的步骤,其实这个工序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来自于果实本身的残缺,对提高品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后处理包括调配、陈酿、过滤、冷冻等步骤,根据生产的需要来安排实施。

国产红酒标准是什么?

葡萄酒标准
葡萄酒标准已于2006年12月1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里实施,并由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中文名
葡萄酒标准
外文名
Wine standard
简介
葡萄酒标准在中国经历了2次升级,第一次是2003年国家废止的《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第2次是08年1月1日实施的,《葡萄酒》(GB 15037-2006)》。
经过修订的葡萄酒国家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里实施,新标准给葡萄酒定下死规矩,并由推荐性国家标准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本次修订新增加了按含糖量对葡萄酒进行的分类。
起草单位
参与该标准起草的单位共7家,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家外,其余5家全是葡萄酒生产企业。
分类
按色泽将葡萄酒分为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按含糖量将葡萄酒分为干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和甜葡萄酒;按二氧化碳含量将葡萄酒分为平静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
干葡萄酒是指含糖(以葡萄糖计)小于或等于每升4克,或者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每升2克时含糖最高为每升9克的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是指含糖大于干葡萄酒,最高为每升12克,或者当总糖与总酸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每升2克时含糖最高为每升18克的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是指含糖大于半干葡萄酒,最高为每升45克的葡萄酒;
甜葡萄酒是指每升含糖大于45克的葡萄酒;
平静葡萄酒是指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小于0.05兆帕的葡萄酒;
起泡葡萄酒是指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等于或大于0.05兆帕的葡萄酒。
新标准还将特种葡萄酒纳入规范之列,特种葡萄酒是用鲜葡萄或葡萄汁在采摘或酿造工艺中使用特定方法酿制而成的葡萄酒,包括利口葡萄酒、葡萄汽酒、冰葡萄酒、贵腐葡萄酒、产膜葡萄酒、加香葡萄酒、低醇葡萄酒、脱醇葡萄酒和山葡萄酒9种。
理化指标
新标准要求,所有产品中均不得添加合成的着色剂、甜味剂、香精、增稠剂。理化指标属强制性条款,共有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挥发酸、柠檬酸、二氧化碳、铁、铜、甲醇、苯甲酸或苯甲酸钠、山梨酸或山梨酸钾11项指标。
等级
新标准将葡萄酒分为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质品5个等级,分级的要求在资料性附录中,不属于强制性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