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瞪眼的正确玩法

干瞪眼的正确玩法 干瞪眼怎么玩?

干瞪眼怎么玩?

干瞪眼怎么玩?

游戏人数: 2——5人。 游戏牌数: 一副牌,共54张牌。 2.牌型 单张:任意一张单牌。 顺子:三张点数相连的牌。 特殊:2不能出现在顺子中。 对子:任意两张点数相同的牌。 连对:两对点数相连的牌,如:5566。 特殊:2不能出现在连对中。 三张:三张点数相同的牌,如666。 炸DAN:四张点数相同的牌。如7777。 双王炸DAN:一个大王加一个小王 胜负判断 :第一个出完手中所有牌的玩家胜利,其余玩家失败。

干瞪眼扑克玩法?

每人开局抓五张牌,第一个摸牌的多抓一张牌,先出牌,出完一轮牌后,该轮最后一个出牌的人(该轮胜者)在桌上剩余牌中按顺序抓一张牌,进入下一轮,直至有人出完牌取胜或者牌抓完。最先出完的一家为胜者,其余的人按手中剩余牌的张数计输分,剩牌的越多输得越多,如果一张未出叫“关瞪瞪”,要翻倍计输分庄家如果只出了一张牌也叫“关瞪瞪”。

02

基本规则:每次可以出单张,对(两个同点数牌),或飞机(三个同点数牌),并且可以连牌,比如一对3一对4,一个3一个4一个5,连牌最小从3开始,最大至A结束。接牌只能比上一家出的牌大一点,比如3只能用4,(3,4,5)只能用(4,5,6)依此类推。如果越级,即使牌大也不能接,故名“干瞪眼”。

干瞪眼怎么打?

干瞪眼游戏用的一副扑克牌,共54张(3个人 以上需要108张)牌,每桌需要2-6名玩家才能游戏。游戏开始后,按逆时钟方向按照从庄家开始发牌,庄家发6张,闲家发5张。然后从庄家开始按逆时钟方向出牌,出完一轮牌最后出牌的玩家补一张牌,进入下一轮,直至有人出完则游戏结束取胜。如果牌抓完则每人凭手上的牌继续玩下去。干瞪眼是较流行的扑克牌游戏,号称比斗地主刺激10倍。2-4人都能玩,打牌过程中,你的牌局命运变化多样,有可能最后一张牌,让你从落魄输家变成最终赢家。干瞪眼是流行的新玩法,它起源于四川,当时是一群无聊的玩家在玩牌时偶然发明的玩法,然后迅速风靡全国。“干瞪眼”,顾名思义,就是我能出牌的时候,你不能出牌,让你的对家干着急,这么另类的打法想必大家第一次听说吧,而在感受这种另类的玩法更是新鲜的事情。扑克(英文:Poker),代指两种含义:一是指纸牌(playing cards);二是泛指以用纸牌这种游戏道具来玩的游戏,称为扑克游戏,如德州扑克。一副扑克牌有54张牌,其中52张是正牌,另2张是副牌(大王和小王)。52张正牌又均分为13张一组,并以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种花色表示各组,每组花色的牌包括从1-10(1通常表示为A)以及J、Q、K标示的13张牌,玩法千变万化,多种玩法。扑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种可娱乐可赌博的纸质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称为纸牌、万六、妈九等,称谓不一。其标准名称扑克是poker的音译。关于扑克牌的起源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塔罗牌演变而成。早期的扑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纪末叶由埃及传入欧洲的。15世纪时通常把K当成是最大的牌,A则是最小的牌。如今将A当成最大、2当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从十八世纪晚期法国大革命后才开始的。“鬼牌”(JOKER)是美国的发明,然后随着扑克一起传回欧洲。扑克的由来,源远流长。人们只知道扑克传自外国欧洲,其实纸质玩具,起源于中国。远在古代周朝初,传说年幼的周成王在宫庭中与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种“削桐叶为圭”的游戏。那时尚未发明纸张,故以树叶为玩具。唐、宋时代,中国的祖先发明了一种纸牌,既可游戏,亦可赌博,称“叶子戏”。又有传说大将军韩信为了使士兵减少乡愁,在军中发明了一种供娱乐用的纸牌,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上自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均乐此不疲。到了明、清时期,“叶子戏”纸牌,每副有40张,分4类。牌上图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清末至民国后,纸牌长约8厘米,宽约2厘米,人们称纸牌。建国前后,潮汕民间还盛行纸牌赌博,玩法由简单的排列式而逐渐趋多种多样,每张纸牌上绘印1至10点的数码,或绘印上象棋上的“帅、仕、相、车等32字,分红、青、黑、白4色,共64张,作为排列式赌博。2至4人共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