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期黄花梨笔筒

清早期黄花梨笔筒 明代黄花梨笔筒与清早期的区别?

黄花梨老笔筒鉴定拍卖?

明代黄花梨笔筒与清早期的区别?

黄花梨方笔筒34.5万拍卖价。

明末清初时期的黄花梨委角方笔筒,长18.6宽22.2高18.9厘米,估价6至10万元。四面整木、底板两拼,顺纹间夹着山峰纹,成条、成片的莹光星罗棋布,把笔筒装扮得珠光宝气。结果,成交价连翻几倍,方笔筒拍出34.5万元,令不少木友大吃一惊。在他们看来,方笔筒攒接而成,拆开了不就是五块长方板吗,木料价值远不及尺寸相当的整挖圆笔筒。

各时代黄花梨笔筒底部特征?

两件黄花梨笔筒摆放在一起。左边出自清康熙时期,有明显的束腰;右边是民国之作,通体笔直,体积也稍小。

清代笔筒上部,里面是明显的老皮壳。李伟解释道,一般体积较小的称为笔筒,如果个头较大,则形象地称为“笔海”,民间也称“神木筒”,即由大块的黄花梨木(又称“神木案”)制作而成,这也是一种尊称。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件古董的背后,都有与其年代相关的各种故事和知识。

各时代黄花梨笔筒底部特征?

古代黄花梨笔筒底部都是带的脐的,而且都是松动的,尤其是大直径的黄花梨笔筒,为什么古代红木笔筒底部都是掏空的呢?喜欢收藏红木家具和笔筒的人都知道红木比较容易开裂,受外界季节和湿度温度变化的影响,会有涨缩现象,若是整底的,很容易裂,业内俗称“炸”,有时做十个笔筒,放置一段时间,有的甚至才几天。一多半就炸了,炸开的裂纹有多有少,有大有小,长短不一!若是中间掏个洞,就会大大防止这一现象。第二,古代黄花梨笔筒一般都是套装的,就是大笔筒套小笔筒,古代制作工艺都是手工制作笔筒的,要制作套装就需要把黄花梨笔筒原木底部掏空,很且有的黄花梨都有疖子(鬼脸儿),为了去掉疖子也会掏空。第三红木原木自身空心,例如紫檀,十檀九空,特别是直径较大的紫檀原木,基本90\%以上都是空心或是裂心的,除了紫檀,其他树种也会有空心,所以做成的笔筒自然也就无法是整底只能是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