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素和鸡精的区别

味素和鸡精的区别 味素和鸡精有什么区别?

味素和鸡精有什么区别?

味素和鸡精有什么区别?

. 组成不同

味精:又称味素,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由粮食制成的一种现代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含量有99\%、95\%、90\%、80\%四种,有个别品牌要求味精的含量不低于99\%。

鸡精:主要成分是味精。按我国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合格的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含量不应少于五‰,鸡精中的其他成分是核苷酸、食盐、白砂糖、鸡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鲜剂、香精等。

鸡精和味精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健康?

1、鸡精里确实没有“鸡”,就是味精 添加剂

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会画着一只可爱的小鸡或者一碗美味鸡汤,上面还写着“鲜鸡提炼,味鲜纯正”、“真正上等鸡肉制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鸡精是“很多鸡淬炼出的精华”。但实际上鸡精和鸡没啥关系,只能说“鸡精”这个名字起得太成功了...

其实,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占总成分的40\%左右),只不过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里除了味精外还有淀粉(用来让调料变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鲜味”)、糖和其它香料。

严格说来,一些高品质的鸡精还会加入鸡肉粉、鸡油等,用来产生鸡的味道。不过这种生产成本比较高,不是所有厂家都能做到。

2、鸡精和味精放多了,会让你吃的盐超标

味精、鸡精里的钠含量虽然比食盐低很多,但中国人的钠摄入量普遍超标,一不小心就会放多了,做菜时少放些食盐、味精和鸡精还是有益于健康的。

盐产生“咸味”是因为钠离子,鸡精和味精中的谷氨酸离子对于盐产生的咸味会起到“增味”作用。所以可以用少量的味精或鸡精代替一部分盐,就能吃到足够“咸”的菜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适量。

尤其是产妇和婴儿需要小心,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的味精,味精内的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12周内)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身体不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3、经过高温加热的味精“有毒”?

“你一定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温度超过100℃,味精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味精的发明国日本已禁用味精!”这是真的吗?

味精是从天然食材里提取出来的

味精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发酵提纯得到的谷氨酸钠结晶,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淀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种天然食品,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化工合成制品。很多科学家也都研究过味精的安全性,并没有发现它能产生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焦谷氨酸致癌?并无科学证明。

谷氨酸钠(鸡精、味精里面的主要成分)在加热时间比较长,温度比较高(超过200℃左右)的时候,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样只会让鲜味损失,目前还没发现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任何的害处,“致癌说”更是无稽之谈。

4、用味精和鸡精时,要注意这3点

最好在关火前放!

鸡精、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为70℃~90℃。在150℃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如果到了200℃以上,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钠,所以,不管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口感的角度,一定不要放太早,而关火前锅里的温度会降低,恰好能让调料们充分溶解。

拌凉菜,先溶解了再放!

凉菜的温度低,味精和鸡精放进去不能充分溶解,起不到调味、变鲜的作用,可先用少量热水把味精充分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中。

控制鸡精、味精的使用量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不管是鸡精还是味精,都应严格控制用量,每道菜添加的量不应超过0.5克,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如果已经用了鸡精或味精,一定要减少食盐、生抽、酱油……等含盐调味品的使用。